天野正道的《三乐章小品》是一部三乐章形式的短小作品,展现了作曲家对现代音乐技法与古典形式的融合。
第一乐章:采用赋格曲(Fugetta)形式,呈现出无调性风格。乐章开篇引入主题(Sujet),随后以五度出现 Reponse,并伴随 Contre-sujet。尽管是无调性作品,但其结构遵循古典手法,例如标准的赋格曲手法。低音单簧管在第六小节的弱拍引入第三声部,随后第一单簧管在第九小节的弱拍引入反向型主题的第四声部,构成呈示部。乐曲随后进入嬉游部(Divertissement),以相对自由的形式发展,并在D排演标记处出现主题的扩大形,最终通过追迫部(Strette)结束第一乐章。
第二乐章:开篇以多调性“歌唱”为主,低音单簧管在C大调,第二单簧管在A♭大调,第一单簧管在E大调开始歌唱。B排演标记之后的“Senza Tempo”部分,其写作手法受到1960年代当代音乐的影响,各声部之间的时间轴关系并不重要,重复的速度和音符时值都可以自由发挥。作曲家鼓励演奏者研究当时的音乐作品,并强调这一部分不应仅仅精确演奏乐谱,而应像巴洛克音乐或爵士乐一样,将乐谱视为一种“设计图”,供演奏者以自由的想象力进行表现,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当前学校管乐教育的一种警示。
第三乐章:则遵循了1960年代法国管乐界的另一种潮流,埃迪蒙德·博扎(E. Bozza)、让·弗朗赛(J. Françaix)、皮埃尔·马克斯·杜布瓦(P.M. Dubois)等作曲家的一系列作品可作为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