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翰·塞巴斯蒂安·巴赫
约翰·塞巴斯蒂安·巴赫(德语:[ˈjoːhan zeˈbasti̯an bax])(1685 年3 月31 日 – 1750 年7 月28 日)是巴洛克晚期的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。他以各种乐器和形式的多产作品而闻名,包括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;独奏器乐作品,如大提琴组曲、 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和帕蒂塔; 键盘作品,如Goldberg Variations 和The Well-Tempered Clavier;管风琴作品,如Schübler Chorales 和D 小调托卡塔和赋格;以及合唱作品,如圣马太受难曲和B 小调弥撒。自19 世纪巴赫复兴以来,他一直被广泛认为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。
当约翰·塞巴斯蒂安(Johann Sebastian) 作为城市音乐家约翰·安布罗修斯(Johann Ambrosius) 的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在艾森纳赫时, 巴赫家族已经培养了几位作曲家。 10 岁成为孤儿后,他与长兄约翰·克里斯托夫(Johann Christoph) 一起生活了五年,然后在吕讷堡继续接受音乐教育。 1703 年,他回到图林根州,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的新教教堂担任音乐家,并在魏玛和科滕的宫廷工作了更长的时间,在那里他扩展了他的管风琴曲目,在那里他主要从事室内乐。 1723 年,他被聘为莱比锡的Thomaskantor( 圣托马斯教堂的歌唱家)。在那里,他为该市的主要路德教会及其大学的学生合唱团Collegium Musicum 创作了音乐。 1726 年,他开始出版他的管风琴和其他键盘音乐。在莱比锡,就像他早期的一些职位一样,他与雇主的关系很困难。当他的君主波兰奥古斯都三世于1736 年授予他宫廷作曲家的称号时,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补救。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,巴赫重新创作和扩展了他的许多早期作品。他于1750 年因眼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去世,享年65 岁。他的20 个孩子中有4 个, 威廉·弗里德曼、 卡尔·菲利普·伊曼纽尔、 约翰·克里斯托夫·弗里德里希和约翰·克里斯蒂安,都成为了作曲家。
巴赫通过他对对位法、 和声和动机组织的掌握,以及他对国外(特别是意大利和法国)节奏、形式和织体的改编,丰富了既定的德国风格。 他的作品包括数百首神圣和世俗的康塔塔。 他创作了拉丁教堂音乐、 受难曲、 清唱剧和颂歌。他不仅在他的大型声乐作品中采用了路德宗赞美诗,而且在他的四声部合唱和圣歌中也是如此。巴赫为管风琴和其他键盘乐器创作了大量作品。他创作了协奏曲,例如为小提琴和大键琴创作的协奏曲,以及作为室内乐和管弦乐队的组曲。 他的许多作品都使用对位技巧,如卡农和赋格。